您的位置 首页 德国

美国人有多不厚道,德国总算“开始懂了”!

【欧洲时报杜浩综合报道】德国和美国将彼此视为亲密的盟友,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之间不会有利益冲突。

奥迪、宝马、舍弗勒、西门子能源……一些让德国引以为傲的本土企业,纷纷打算在美国进行重大投资或选址建厂,而这个名单似乎正变得越来越长。对德国的经济发展而言,企业外流显然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那么,美国究竟给这些德企灌下了怎样一碗“迷魂汤”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拜登政府去年8月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以气候保护为名,一举为美国本土企业提供了3700亿美元的慷慨补贴。由于法案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德国等欧盟国家就有声音质疑,美国这样做会让更多的企业“弃欧投美”。

如今看来,这一担心在德国身上已变成真真切切的现实。

据德国工商会不久前的一项调查,已经有十分之一的德企准备迁移产地,美国和加拿大成为它们的首选——这样高的比例不可不谓惊人。另据德美商会的统计,目前约有5600家德国公司正投资美国市场,这相当于近6500亿美元的投资额。

本土的汽车行业是《通胀削减法案》最大的受益者。德国车企若要享受相应的补贴和税收减免,最经济的方式就是去美国建厂了。据称,宝马公司已经对其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进行扩建和改造,德国的这家王牌车企在此地投资了17亿欧元;竞争对手奥迪也开始考虑在美建造第一座工厂,该公司老板在采访时更是明言:美国“极具吸引力”。

不止自家的企业流向美国,就连原先打算在德国大展身手的“外商”也开始闻风而动。例如,瑞典的电池制造商Northvolt本来计划在德国石荷州建厂,但据说有些抵不住《通胀削减法案》的诱惑,可能要先在美国投资了。

类似的企业外流可谓德国的“割肉”之痛,因为德国和美国对彼此企业的吸引力并不对等。根据德美商会定期更新的一项调查,自2023年以来,在德国的美企对这一国家的“产地选址评级”已连续3次出现下滑。

即使如此,有人仍然不愿把德国的资本外流完全归咎于美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的国际竞争专家多斯指出,《通胀削减法案》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在于,在欧洲的紧张局势面前,很多德国人将美国视为安全的“避风港”,而美国的能源价格也更加便宜。

但话又说回来,在俄乌冲突中煽风点火、对欧洲局势的降温无所助益的一干国家中,又是哪个国家扮演了主要角色呢?补贴法案、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凡此种种,看起来毫无关联,又似乎不无关系,它们共同导向一个结果:德国受损,而美国得利。

还有更损的事情。在德企对美国趋之若鹜的当下,如果有美国企业“反其道而行之”来德国投资的话,那属实就是给足了面子。或许正是因为拿捏了这一点,原计划在德国马格德堡兴建工厂的美国芯片商英特尔竟对德国政府敲起竹杠来。据称,该公司向德国政府索要100亿欧元的补贴,而非之前承诺的68亿欧元,大有“你不给钱,我就走人”的意思。

事已至此,如果非要给德国当局点一首歌的话,孙燕姿的那首《开始懂了》或许再合适不过:“相信你只是怕伤害我,不是骗我,很爱过,谁会舍得?”

欧洲时报德国版微信公众号:GermanReport

(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