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国

发展绿色能源又不想用中国制造?德国又开始讨论“摆脱依赖”了

在全欧洲绿色经济的大旗之下,德国正在浩浩荡荡地向清洁能源进发,而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发展光伏能源。俄乌冲突让在能源上高度依赖天然气的德国不得不采取能源转型的策略,从而也让德国对“依赖”这个词产生了极大的恐惧。

然而,转型就意味着没有“依赖”吗?《法兰克福评论报》在26日的报道中指出,“太阳能是德国在能源转型上对中国依赖性最大的一项产业。”

事实上,德国原本是光伏生产的行业先驱。早在20世纪90年代,德国就出现了“Solarworld”、“Q-Cells”等一系列光伏品牌。然而,这一优势很快被中国打破。中国对于光伏产业的超大规模投入以及德国的不良竞争政策让在德相关企业不再拥有竞争优势,大量相关企业迁至中国。根据中国能源网提供的数据,2021年中国的硅片产能约407.2吉瓦,占全球硅片产量的97.3%。

现在,德国一方面需要多种来自中国的光伏原材料,其中包括多晶硅等初级加工产品,如硅锭和硅片、成品太阳能电池以及完整的光伏组件;另一方面,夫琅和费协会研究员伦奇(Jochen Rentsch)在接受《法汇报》的采访时提到,若要摆脱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依赖”,则需要通过进口中国的机器来解决。用魔法打败魔法,用依赖解决依赖,那么问题其实依旧没有解决。

为了解决过度“依赖”,2022年,欧盟和光伏制造商成立了一个名为“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的组织,希望快速扩大欧洲太阳能产业的能力,并计划在2025年将光伏产业链制造能力提高30吉瓦。虽然,德国和欧洲正一步步优化本土光伏产品的生产环境,希望通过政策的扶持,使欧洲重现优质的光伏供应链,并且这样的扶持是一定有效果的,但完全摆脱“依赖”却谈何容易。

当前,德国对于光伏组件的生产速度正在快速地增长。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德国生产了290万个单位的光伏组件,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4%,比2019年同期增加75%。然而这些用于加工光伏组件的原料,依旧离不开中国,截止到2022年,依旧有87%的光伏组件来自中国。同时,由于电价和劳动力成本较高,欧洲生产的光伏组件成本比中国高50%。

30年前,德国因为政策原因失去了引以为傲的光伏产业,如今想要重现当年辉煌,必定是一条极其困难的道路。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因为《通胀削减法案》而流入美国的德国新能源车厂,虽然冯德莱恩提出通过“关键燃料的双边贸易协定”来缓解欧盟的损失,但依旧不能阻止欧洲企业将投资计划转向了美国。不知道下一个10年,欧盟又会不会因为过度“依赖”美国的新能源汽车而担忧?

(欧洲时报德国版实习编辑小萌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