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大丘坪村体验。苏巧将摄

杨宗尾(右一)在成都非遗节上向游客介绍大安土陶。杨才地摄
温州网讯 日前,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拉开大幕。泰顺大安土陶作为“非遗+扶贫”项目应邀参加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向国际社会展现泰顺非遗的魅力。
泰顺手工制陶属“慢轮制陶技艺”,始于宋代,兴于明清,主要分布在百丈的洪口,大安的柳厝等地。清代泰顺史料《封疆录》有“洪口碗,大安陶”,温州府志有“泰顺青”陶器的记载。大安民间的制陶业历史跨度长达200多年。从业人数最多时曾达数百人。尤其是大丘坪村,不仅有保存较完整的柴窑和大批古民居,还保留传统的土陶制作技艺,土陶文化村便建设在大丘坪村。
2017年,大安乡全力推进大丘坪土陶文化村项目建设,既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在土陶文化产业项目运营过程中,村里促成村集体以土地折价入股、农户以资金和古民居入股、传承人以制陶技艺入股,成立了安能农业专业合作社,这种依托合作社来运营非遗活态传承项目的模式,既让传承人安心传承、增加收入,又带动了全村上下齐心协力专注于项目推进,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2018年,土陶文化村被列入温州首批非遗体验基地。
据悉,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多彩文化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设立1个主会场和28个主题分会场,来自86个国家的1100多个非遗项目5600多名代表将开展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和互动体验等各类活动540多场。本届非遗节的主题展——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题展备受关注。展览以全国“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定点扶贫的县(市)采取的“非遗+扶贫”工作路径和取得的实践成果为主,展区共5000平方米,其中“非遗助力扶贫·共筑美好生活”——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非遗专题展约3300平方米,主要展现全国各地通过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多种路径和实践成果。
记者从泰顺大安乡了解到,今年以来,该乡通过土陶文创作品大赛、大安非遗旅游节等一系列举措和活动,将大丘坪土陶村的土陶产品不断向外推广,不仅带动了土陶产品的销路,也盘活了村里的经济,该村眼下已成为泰顺一处网红打卡地,大丘坪村也于上月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而作为泰顺土陶非遗传承人的大丘坪村村民杨宗尾,自8月以来,更是收获订单无数,产品从单纯的大安传统土陶到大安新创茶碗、“红军陶杯”等,进一步丰富了大安陶的产品体系。
来源:温州日报
通讯员:顺子 记者 翁卿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