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日,2019中国(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举行。
本次论坛以不忘初心、践行“两个健康”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经验,进一步促进全国的“两个健康”工作。
论坛上,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9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据悉,这是此报告首次公开发布。全国共有31个省(区、市)、200个城市的41275家企业参与,有效问卷达35500份,各类数据超过1600万个。
报告认为,总体上看,全国营商环境整体持续向好,企业对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的营商环境满意度最高。从城市上看,企业对杭州、深圳、宁波、南京、绍兴、苏州、广州、厦门、无锡、长沙等城市营商环境满意度最高。从区域上看,企业对东部省份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优于中西部省份,对中西部省份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有所提升。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的营商环境评价普遍向好,中西部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整体好于东北城市。
报告总结了民企营商环境的变化
1、企业发展法治环境稳中向好
上海、浙江、山东、重庆、江苏、江西、福建、天津等地的法治环境较好。作为我国参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两个城市之一,上海2018年制定了以法治化、国际化为核心的营商环境改革2.0版方案,上海法院率先出台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政策文件。企业对行政执法和公检法司的满意度均较高,其中执法程序符合法律规定满意度最高。法治氛围总体较好,公检法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2、政务服务便利化大幅提升
调查显示,企业对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福建、湖南、天津、北京等地的政务环境给予高度认可。行政审批改革初见成效,企业满意度普遍较高,其中服务态度、审批费用、在线审批等3项工作最受企业肯定。企业对政务服务便利化中的开办企业便利度、一网通办便利度、登记财产便利度3项较为满意。企业对浙江省政务环境给予高度肯定,《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也是全国首个关于政务服务的专项规范性文件。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提到我国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办理建筑许可等多项政务指标有较大改善,与本次评价结果高度一致。
3、信用建设和市场监管取得阶段性成果
企业表示,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山东、天津、福建等地的市场诚信环境较好。但总体来看,各地守信奖励机制与失信惩戒机制建设还存在优化空间。企业对市场监管的满意度评价较高,总体满意度排名前3的省份为浙江、上海、山东。对市场监管“公平性”的总体评价较高,37.96%的企业接受过“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黑龙江、山东、福建3省的“双随机、一公开”要求落实较好。
4、创新环境整体表现良好
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广东、山东、天津、湖北等地的创新环境得到企业认可。企业对科创资源供给较为满意,对政府在科创资金支持方面的满意度最高。创新政策完备性、含金量较高。其中,企业对政府产业创新引导政策的评价最高,政策表现稍显不足的是高端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创新氛围整体浓厚,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地表现较为出色。双创服务情况基本良好,上海、浙江、山东、江苏、河南以及绍兴、台州、南通、宁波、嘉兴等地企业反映当地双创服务质量较高。
报告显示,营商环境的改善,让民营企业发展预期趋稳,投资信心有所回升。调查显示,对当地经济前景的信心、本企业盈利前景的信心较高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比例均超过50%,其中以上海、河南、重庆等地对当地企业家的吸引力最强。
企业在银行申贷成功率较高,融资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从申贷成功率来看,2018年以来企业申贷成功率较高,成功率在80%-100%的企业占比高达80%,申贷成功率低于80%的企业占比不足10%,融资难问题有所改善。
减税降费普惠效应显现,多数小微企业受益。从减税的普惠效果来看,企业对浙江、山东、江苏等省份的总体评价较高。
拖欠民营企业款项清理深得人心,地方政府清欠力度较大。去年底以来,各级政府大力开展拖欠民营企业款项清理工作,一大批民营企业为之受益。企业对上海、浙江、江西3地的相关工作给予的评价较高。
政府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增强,政商关系清上加亲趋势明显。调查显示,71.3%的企业对当地政商关系满意度较高。对政商关系满意度最高的5个省分别是上海、浙江、重庆、山东和福建。8成以上企业表示,最有获得感的3项政府行为是:积极回应或协调办理涉企特事急事、主动向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与明确指引、参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活动等。
此外,报告称,涉企产权保护更加规范、司法渠道维权较为畅通、双创服务整体质量提升。
虽然万家名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只是民营企业家的主观评价,但是评价结论仍然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归纳性已经达到一定的采纳度。
报告同时指出,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营商环境在用工、物流上表现不明显,尤其是在用地成本上,下降不明显,同时社保压力仍显过高,银行融资慢等问题仍然突出,市场准入实质性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中西部企业在招才引智方面面临较多困难等,这些都是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点。(方亮)
【编辑:张寒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