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中的051C型(现代舰船供图)
051B/C型驱逐舰传奇(四)
柳暗花明:“中华神盾”的停滞与051C的诞生
2000年2月11日,中国自俄罗斯引进的第1艘“现代”级驱逐舰“杭州”号(DD136)穿越台湾海峡,抵达浙江舟山军港,正式加入东海舰队战斗序列。同年,052B型首舰“广州”号(DD168)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动工,不久后,中国第一型真正意义上的DDG——052C型首舰“兰州”号(DDG170)也在江南厂的船台上铺下了龙骨,并与其同型姊妹舰“武汉”(DD169,052B)和“海口”(DDG171,052C)一起,陆续加入南海舰队服役。
而东海、南海两大舰队的整体实力也随着这几艘新舰的加入而快速攀升,让原本在战力上稳执三大舰队牛耳的北海舰队也相形见绌——此时北海舰队中最先进的主战舰艇仍是两艘052,无论是吨位还是火力,均要逊色于东海的956A和南海的052B/C。
在中国海军的三大舰队中,北海舰队一直都地位超然,由于承担着拱卫京畿的重任,北海舰队在主战舰艇的装备上一直拥有优先权。因此,当东海、南海的实力已经后来居上时,尽快加强北海舰队的实力就显得顺理成章。同时,尽管中国海军通过与俄罗斯等国的合作,在短短数年内就完成了052B/C的初步开发和首批建造工作,但传感器和动力系统上过大的技术跨度却导致052C迟迟无法投入量产。而北海舰队特殊的任务属性却决定了它不可能按部就班的等待一款带有试验性质的战舰慢慢形成战斗力,作为腹心之地的海上屏障,北海舰队的主战舰艇在拥有优秀战斗性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极高的成熟度和可靠性,而这显然是当时还处于调试状态的052C所无法满足的。
2003年前后,大连船厂开始建造一艘由051B型改进而来的防空驱逐舰,与051B相比,这款项目编号为051C的改进型在基本沿袭了051B舰体设计和动力系统的基础上,大量换装了诸如H/PJ-87型单管100毫米/55倍口径舰炮、新型730近防炮、“顶板”三坐标雷达等已在052B/C上完成上舰检验的武器系统和传感器。而其最核心的改进则是一套引进自俄罗斯的“里夫”改进型防空导弹系统(6个8联装发射单元)和相应的“墓碑”30N6E1型单面旋转阵面式相控阵雷达。
作为苏联海军最新一代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里夫”基本可以看做是陆基S-300F型防空导弹的舰载型(北约代号SA-N-6),由于其体积相对庞大,在红海军中也仅仅装备了巡洋舰级别的“基洛夫”级和“光荣”级巡洋舰。抛开已经达到战列巡洋舰级别的“基洛夫”不谈,与满载排水量达到12000吨“光荣”相比,6000吨级的051C要塞下“里夫”也多少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拉郎配”的结果就是舰上的发射单元数由“光荣”级的8个削减到6个,为了保证必要的火力密度,051C甚至将4个发射单元布置在了051B上的机库位置,由此也牺牲了舰上的航空反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