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3架运20即将交付空军,1年产量抵伊尔76原有总量近半

西飞官方公号“智慧西飞”日前披露一组批产的运-20大型运输机交付动态,其中一张图片罕见出现了3架运-20批产型飞机,这意味着运-20去年7月加入中国空军以来保持了较快的量产速度,一年的产量几乎相当于过去10年中国空军获得伊尔76数量的总和。

 

article_img

 

▲待交付的运-20新机,注意发动机还未刷漆

“智慧西飞”披露了一组运-20在西飞试飞站的试飞动态,这是量产新机交付部队的“最后一站”。其中一张沐浴在晨光中的运-20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这显示同时有3架运-20在试飞站,很可能会在年底一并交付中国空军使用,而从另一张图片来看,这些运-20都涂上了标志性的深灰色涂装,只是没有刷号。

 

article_img

 

▲看得出来三架在哪吗?

自从去年7月,编号为01和02的首批2架运-20大型运输机交付西部战区空军某运输航空兵师之后,西飞大致已至少交付了5架“鲲鹏”给这支部队,这既可以在不久前网友于该部队所在的川西某机场拍到了4架运-20“同框”图可做证据,而该部队一次开放日活动中,一架编号“05”的运-20“出镜”更是说明了一点。

 

article_img

 

▲交付部队的05架运20

如此算来,西飞目前已经至少生产了8架甚至是10架运-20大型运输机,这对长期以来缺乏大型运输机的中国空军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根据外媒的统计,中国空军于上世纪90年代向俄罗斯订购了17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其中4架被改成空警2000预警机,剩余的和近几年从俄罗斯购买的二手机,合计恐怕都不到20架。

 

article_img

 

▲中国空军二手伊尔76

过去1年的自力更生,就一改20年来依赖外援的困境,这得益于西飞对运-20的批产采取了先进的技术和方式。今年7月,《中国航空报》长篇通讯《鲲鹏起兮——大型运输机运20研制纪实》系列文章披露,通过使用无纸化的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技术,运-20设计周期缩短了40%,生产准备周期缩短了75%,制造周期缩短了30%。

 

article_img

 

▲运-20的脉动生产线

而自动化、数字化柔性装配生产线,也就是军迷熟知的“脉动生产线”,让运-20进行翼身对接有了一幅壮观景象: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对接的画面和状态,计算机控制机翼在十几毫米的范围内进行微调,对接完成只花了40分钟时间,而过去比运-20小得多的运-7飞机,机翼机身对接最快要干一天。

 

article_img

 

▲中国空军运-20

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一旦捅破了窗户纸,白菜化那是必然的,运-20这样的大国重器亦是如此。

『有趣有料的军情秘闻,尽在乌龙防务评论,喜欢我的观点,就在一点资讯上关注我吧!任何未经授权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article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