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从最初的时间节点来复盘长津湖战役的第一阶段。
第一个问题,被一些根本不懂军事的“战史专家”以及反毛人士经常提及的四封电报问题。
最初对第九兵团的要求是:九兵团入朝参战计划从最早的先从山东开赴东北整训一段时期到1951年开春后再入朝参战。后
一、“11月1日起车运吉林梅河口地区进行战前整训,前线如有战略上急需则可调用,如无此种急需则不轻易调用。”(毛泽东10月27日致彭德怀电)
二、“第27军11月1日从泰安直开辑安,直接开赴前线,其余两个军接着开赴通化辑安地区休整待命,以备必要时使用。”(毛泽东10月29日致彭德怀电)
三、“九兵团全部开赴前线,11月1日先开一个军,其余两个军接着开动,不要间断。”(毛泽东10月31日致宋时轮、陶勇电)
四、“宋兵团立即入朝,江界长津方向应确定由宋兵团全力担任,以诱敌深入迅疾各个歼敌为方针。尔后该兵团归你处(指志愿军总部)直接指挥,我们不遥制。九兵团之一个军应直开江界并速去长津。”(毛泽东11月5日致彭德怀邓华并宋时轮陶勇电)
另有一个就是二十七军两次入朝的问题。10月29日,作为第九兵团前卫,二十七军奉命从辑安,后来根据形势,中央军委在2日命令二十七军转入安东入朝,加入西线作战。11月3日,二十七军奉命改变行程。到了11月5日,二十七军又接到命令,前往东线,于是二十七军先回国,后又从辑安入朝,前往长津。
他们引用这些内容的意思就是,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瞎指挥,导致第九兵团仓促入朝,行程一再变化,无法有效做好准备工作。责任全是毛泽东的。
我的回答是放屁。他们这样引用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为了抹黑毛泽东,毕竟这个人到现在了在很多中国人心目中还是神一样的存在,要消灭中国,必须首先把毛泽东推入地狱。二是有的人为了推卸九兵团没打好的责任。三是根本不懂军事。
我们先看10月29日到11月2日的战场态势图
我们可以看到,在东、西线都成对角线状态,美24师、英27旅还在向新义州进攻;东线韩首都师沿东海岸在进攻,韩3师正在进攻我四十二军,但根本打不动我四十二军,另有美7师。我前面就讲过了,战线一旦成为对角线,打破均势就在于谁能够在深入地方的那一侧取得进展。
在10月29日时,考虑到东线敌军有三个师,为防止对全局不利,故毛泽东和彭德怀决心动用二十七军进入东线,帮助四十二军顶住。
到11月2日时,四十二军2个师打的韩军一步都动不了。而这时西线最西的美24师、英27旅最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西线的最西翼是战斗力较弱的六十六军和五十军,必须在他们身后有二梯队进行保障,防止美24师、英27旅在此形成突破,对我正在中间作战的三十九、四十军形成威胁。因此让作为第二梯队的第九兵团支援这个方向的作战是没有问题的。
到了11月4日的时候,我们知道,西线作战已经取得胜利。而东线的四十二军124师因为组织反击不当,被美陆战1师乘势反扑,吃了败仗,形势有点不好,我在(连载五)中说过,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都着急了,和政委周彪两个一起跑到前线。东线美军当时已经投入在朝美军最强的部队陆战1师,且我军接战吃亏,又东线美韩军高达近8万人,我军仅为2个师。其实就是我在刘裕那篇文章中说过的,西胜东败,战场局势就微妙起来了,这时就看谁能够利用好取得的胜利。一旦东线美军全力作战,2个师的志愿军很难挡住,而那边只有少量的朝鲜人民军,美军如果突破四十二军2个师的防御,后面是一片真空地带,美军可以疾进江界,直接对西线我军形成一翼包围,西线美军再转为反攻,这个仗就非常难打了。幸运的是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毫无全局观念,消极怠工。所以我不明白国内这些所谓“战史专家”为啥吹捧史密斯?但是毛泽东和彭德怀是不知道史密斯在磨洋工的,他们两个都是从全局看问题,他们对陆战1师的参战非常重视,这毕竟是朝鲜最强美军,这种情况下,第二梯队第九兵团自然必须迅速进入东线作战。
他们这些人不结合战场形势看电报,光看电报自然会得出指挥混乱的结论,是故意的还是不懂,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因此,第九兵团以后卫二十军变前卫向边界行进,二十军先头部队首先于11月7日进入朝鲜。而二十七军也在5日往安东撤回国内,再向辑安,跟在二十军后面。
11月8日,陆战1师进至古土里。西线美军虽败,东线美军还在前进,这种情况下,谁敢打包票,四十二军2个师能顶住敌人四个师,其中还有王牌美军陆战1师和战斗力甚强的美7师。第九兵团必须日夜兼程。
第二个问题,冬衣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不做结论。因为事实情况确实就是我们的第九兵团那些冬衣是应付不了朝鲜盖马高原的严寒的。但是还是要说一下,因为这个问题也是被人拿来攻击毛泽东、彭德怀和中央军委的。说就是因为他们催着第九兵团入朝,才导致没冬衣。为什么第九兵团必须入朝前面已经说了,不重复。
我们就看四个方面的说法。
一是被攻击者广泛引用的,我们一般只能看见这个:一句是,在沈阳车站,熟悉朝鲜高寒气候的贺晋年一句警告:“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成为了残酷的现实!第二句是,军直和60师停车时间极短,只能领走少量的棉帽和大衣。
这就给人造成印象,因为毛泽东、彭德怀和中央军委朝令夕改,第九兵团没有较厚的冬季棉衣等物资。
二、华东军区自己说:9月初,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奉召进京受领任务,陈毅一回到上海就于9月7日紧急召开了九兵团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军委最新指示:解除攻台整训任务,部队立即集中,随时待命开赴山东兖州开始进行以入朝参战为目的训练整补,并要求部队在思想上、物质上做好入朝参战的准备。
很清楚,9月7日,陈毅就要求第九兵团“在思想上、物质上做好入朝参战的准备”。第九兵团有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到底准备的怎么样,我不知道。
三、中央军委在8月26日,东北边防军的后勤计划为:东北制做24万套棉衣,华北做10万套。华北后勤部负责40万件棉背心,16万双棉皮鞋;华东后勤部负责做40万件绒裤,3万双棉皮鞋;中南后勤部负责做40万件棉大衣,6万双棉皮鞋;东北后勤部负责棉手套、袜子各70万双,毛棉帽40万顶。此时,华东并没有做棉衣的任务。根据上面第二点,9月7日,第九兵团开始准备入朝,华东军区为什么不准备棉衣?我不知道。据说上将是10月30日才找到华东军区后勤部讨论棉衣的问题。
四、东北军区的说法:二十军先头部队只发到棉大衣641件。11月8日二十军主力到沈阳,发到35090件棉大衣、6400双棉手套、27178双棉胶鞋、31000顶棉帽。到11月10日,第九兵团部和二十七军到达沈阳,发到赶制的边防大衣2980件、棉绒帽58600顶、棉被19100床、棉皮鞋11920双下发。高岗又批示由财政部拨给的新旧棉大衣10万件以及另拨的3万件,配给27军3万多件。(不过奇怪的是,九兵团在这13万件中只挑了9万多件,其余的不要了)二十六军的情况不明,发到棉大衣10万多件。共计发给第九兵团新旧棉大衣226661件。当然,因为一直在行军,后勤保障又困难,不是每个人都能领到,而且配的并不齐全。
再次强调,说这个事不是说这些冬衣能抵挡盖马高原的严寒,这是不可能的。只是说,不要拿第九兵团没有冬衣这个事来抹黑毛泽东、彭德怀和中央军委。
第三个问题,是不是因为毛泽东不顾实际情况,一厢情愿想在东线打歼灭战。
这个也是被用来攻击毛泽东的,说就是因为毛泽东想“以寻机各个歼灭南朝鲜首都师、第3师、美军第7师及陆战1师等四个师为目标”,导致第九兵团胃口太大,一心想歼敌,这完全是毛泽东瞎指挥。
看封电报,11月12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美军陆战一师据说是美军中最强的,我军以四个师围歼其两个团,似乎还不够,应有一个至两个师作预备队。九兵团的二十六军应靠近前线,作战准备必须充分,战役指挥必须是精心组织的,请不断指导宋陶完成任务。”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第九兵团最初上报的战役方案其中必定有以四个师围歼美陆战1师5团和7团的内容,看样子还是核心内容,毛泽东明显认为兵力不足。为啥说是第九兵团上报呢,因为毛泽东要求彭德怀指导宋陶,说明毛泽东对这个作战方案不放心,认为轻敌了,所以才关照彭德怀要指导。
那么接着我们就来看第九兵团到底有没有按毛泽东说的去打仗,也就是问题出在哪?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这才是战争
微信ID:xiaoxiongchumo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