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索林根市23日晚发生持刀袭击事件,导致3人死亡、多人重伤。行凶者仍在逃。德国总理朔尔茨24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必须迅速抓获肇事者,依法严惩。”
新华社报道,鉴于德国近来发生多起持刀袭击事件,德国内政部长南希·费泽8月早些时候提议收紧在公共场所携带刀具的管控规定,对刀具类型、刀刃长度等方面从严控制。
无差别袭击
德新社报道,当地时间23日晚9时45分左右,在索林根市中心一处现场音乐会上,一名男子持刀对现场民众进行无差别攻击,导致3人死亡、至少5人重伤。
北威州内政部长赫伯特·罗伊尔24日凌晨视察案发现场,将重伤人数上调至6人。罗伊尔说,行凶者作案后“很快”离开现场。
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警方发言人表示,警方对索林根市实施“大范围”警戒和调查,并对行凶者展开抓捕。另据警方消息人士说法,此次事件被定性为“袭击”。
索林根市人口约16万,原定于23日至25日在城市多处区域举行建城650周年庆祝活动,包括歌舞表演、杂技和艺术展览等,预计多达7.5万人参加,眼下庆祝活动因上述事件取消。
持刀袭击事件发生后,索林根市中心拉响警报。应急部门派出多辆救护车实施救援,数架直升机在城市上空盘旋。
收紧刀具管控 社会褒贬不一
《光明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德国的持刀袭击案件频频发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压力。德国媒体称,现在德国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发生持刀袭击案件。据德国警方统计,今年上半年共发生了约4000起持刀袭击案件,相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10%。大部分案件发生在公共场所,包括火车站和市中心区域,其中不乏一些致人死亡的恶性案件。4月,杜伊斯堡市区发生的持刀袭击案件导致1人死亡、3人受伤,作案者声称自己是“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成员;5月,曼海姆1名阿富汗籍难民在一场右翼反伊斯兰集会上持刀袭击数人,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嫌疑人当场被警方开枪制服。
南希·费泽8月中旬表示,联邦政府正计划在“公共场所进一步严控携带刀具”,将禁止公众携带折叠刀、弹簧刀,同时将刀刃最长管控标准从原先12厘米下调至6厘米。
对于可能收紧“禁刀令”和扩大“禁刀区”的举措,德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最为支持的是德国警察系统,德国联邦刑警协会主席迪尔克·佩格洛夫和德国警察工会副主席海科·泰加茨都认为,当前有关公共场所携带刀具的政策仍然过于宽松,德国应该全面禁止在公共场所携带刀具。柏林警方发言人瓦莱斯卡·雅库博夫斯基称,从警察的角度来看,设立“禁刀区”优点十分明显。首先降低了发生恶性治安案件的风险,因为在检查过程中刀具会被没收,这样人们在发生争执或肢体冲突时就不能使用刀具袭击他人;其次有助于重大活动的安保工作,例如刚刚结束的欧洲足球锦标赛。
但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态度。巴伐利亚内政部长约阿希姆·赫尔曼说,这些政策都是“做做样子”而已,许多地方已经规定不允许携带危险物品,例如在学校、会议场所等,进一步禁刀能否解决持刀犯罪问题值得怀疑。况且,符合规定的小刀、剪刀或斧子也可以对人造成伤害。有德国民众评论:“犯罪分子和有暴力倾向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禁令的。”
(编辑: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