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古土里一线的战斗
11月27日,二十军60师已经奉命进至古土里以北,抢占了有利地形。他们的动作比58师快。
整个27日,60师还是很清闲的,只是他们肯定不会喜欢在这种冰天雪地里啃冻土豆的清闲。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切断古土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干阻击的活,这种活最苦最累,又拿不到什么战利品,而且战后算总账又不显功劳。但是人民解放军能一直打胜仗,有这种坚决执行命令、甘于啃骨头、干脏活累活苦活的部队是个重要原因。就在60师师长陈挺(61年少将)和他手下的士兵们就快冻死的时候,终于有活干了。
28日上午,陆战1团2营D连奉命向下碣隅里增援,遭到60师射击后迅速缩回。然后美军叫来了F4U战斗机,和炮兵一起对古土里以北一线山头狂轰滥炸。60师对此早有防备,大部人员都隐藏了起来。下午,陆战1团D连在坦克掩护下再次出动,结果被志愿军178团2营击败(此时因为躲避空袭,60师主力部队都隐蔽起来了),该营立下大功。60师判断第二天古土里美军必将大规模进攻,决定从179团抽调兵力加强给178团,并决心先下手为强,以180团1个营夜袭古土里,以牵制美军。28日晚,180团1个营击溃美军外围部队,夺取古土里东北高地。
11月29日早上,面对下碣隅里环形阵地危如累卵的局势,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对古土里陆战队的行动相当不满,因为陆战1团团长普勒上校首先想的是保护古土里的安全,28日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构筑防御圈上了,只出动了1个连的援军。于是史密斯严令陆战1团团长普勒上校,迅速从古土里派出援军增援下碣隅里。
此时,美军在古土里的部队有:在11月24日就已到达此地的美陆战1团2营、陆战1团团部、炮兵11团2营以及一些配属部 队。11月28日又有美陆战1团3营G连、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突击队、美7师31团1营B连、美185工兵营、美陆战1师的一些勤杂部队以及一批美陆战1师师部人员进入古土里。到29日,陆战1师侦察连也进入了古土里。
在接到史密斯严令后,普勒以美陆战1团3营G连、英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突击队、美7师31团1营B连、一部分美陆战1师师部人员和勤杂人员为基干,配属陆战1师坦克营B连、D连和陆战5团3营反坦克连坦克排的29辆M26坦克以及汽车140辆编成增援下碣隅里的特遣队。特遣队的总兵力为922人,由英国海军陆战队中校、英第41突击队队长德赖斯代尔指挥。因此,该特遣队被命名为德赖斯代尔特遣队。
29日9时45分,德赖斯代尔支队在F4U战斗机和炮火掩护下开始向下碣隅里推进。德赖斯代尔中校这种老兵行动还是相当谨慎的,他采取交替掩护的战术,把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和陆战1团G连放在前面,两个作战单位交替占领前进中的山头掩护后面的部队前进,而31团B连作为后卫在后,试图以这样的蛙跳战术推进至下碣隅里。
战至中午,特遣队费了半天劲终于突破了志愿军在东北高地、1236高地、1282高地的防御,到中午只前进了大约4公里,而全程大约是18公里。此时,志愿军60师的主力正等着他们。
德赖斯代尔发现前进困难,于是呼叫普勒,向其抱怨配属的坦克还没赶到。(11月29日上午,配属给特遣队的29辆M26坦克尚呆在真兴里以南的麻田洞附近(古土里以南15公里),还没有北上到古土里。在特遣队出发的同时,坦克队才从麻田洞出发)
29日13时30分,29辆坦克中终于有陆战1师坦克D连和陆战5团3营反坦克连坦克排的17辆赶到。
有重装备就是好,德赖斯代尔决定改变战法,步兵全部上车,配属了坦克的车队在空中掩护下一边向公路两边开火,压制中国军队的火力,一边沿公路向北强突,争取尽早赶到下碣隅里。
德赖斯代尔认为由于公路狭窄,行军纵队受地形限制拖得很长,为了给整个纵队提供掩护,坦克应分散配置在纵队中间。
但是美军陆战D连连长克拉克上尉不想听从英国佬的想法,认为这样不仅无法发挥集群坦克的强大突击力,而且坦克分散配置还易遭到攻击。最终英国佬被迫接受美国佬意见。
这样一来,行军队形就成了一路纵队:从前到后依次是坦克D连和坦克排(共17辆坦克)、陆战1团3营G连(22台车辆)、英军第41特遣队(31台车辆)、美陆军第7师31团2营B连(22台车辆)、陆战1师师部及零星单位(66台车辆)。13时50分,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在飞机掩护下重新开始进发。
战后美陆战1师出于对英国海军陆战队的尊重,把责任归结于坦克的运用。事实上,当德赖斯代尔决心成一路纵队强突时就决定了这支部队的命运。哈哈哈,60师看到美军改为一路纵队时想必和我一样,哈哈哈。这么多年下来,我军对于打一路纵队行进的敌军,经验实在是太丰富了。
志愿军60师这边以180团在南,178团和179团在北,已经占据公路两侧高地,彻底封锁了古土里——下碣隅里公路的南半部分。60师师长陈挺选择的阵地非常适合伏击,在这段公路东侧是一道沟,向东过了沟是一片宽150米的开阔地,平地上坐落着村庄富盛里。富盛里东面,则是挺拔的群山。公路西侧有一条冻结的小溪(长津江的一条支流),再向西是一片宽300米的水田。再往西,就是冰冻的长津江,而长津江西岸就是巍峨的高山,这条谷地就是富盛里谷地。志愿军的阻击阵地就设在这些山地上,可以充分发挥地形优势,给予企图强行通过公路之敌以沉重打击。后来这个富盛里谷地就被美军称为“地狱火峡谷”。
德赖斯代尔特遣队进入伏击区域后遭到公路两边志愿军178团和179团猛烈的射击,志愿军用的还是拿手的“拦头截尾斩腰”战法,专门盯着汽车司机打。但是由于美军坦克打头阵,志愿军实在是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而且正如前文所说,M26潘兴坦克是美军为了对付德军虎式坦克设计的,在朝鲜虽然是中型坦克,在二战时实际是重型坦克,对付这种坦克当时志愿军真的是没办法,阻击部队因此无法有效阻击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的先头部队。
60师当时对付坦克的手段只有反坦克手榴弹和投送炸药包,因此只能近战打坦克,这就意味着要面临敌人强大的火力去接近敌人。而且M26对志愿军来说确实太难打了,当阻击开始时179团1营2连率先冲向美军先头坦克,所有的炸药包用完了还是炸不动,最后两名战士罗金山和徐忠启各在腰上绑了8颗反坦克手榴弹跃上公路,躺在美军坦克前面,让坦克从自己身上压过去再引爆才炸伤了1辆M26,为了炸这辆先头坦克29人牺牲,最后这辆坦克还是带伤走了。实在是没办法,只能用血肉之躯去硬抗啊!
不过陆战坦克D连的连长克拉克上尉显然是不知道二战时苏德军坦克用生命换来的经验的——不要停下来对抗近距离的敌军(虽然这句话的意义在此不同)。他只要一遭到志愿军攻击就热血沸腾,马上指挥坦克停下来反击,他显然觉得自己的坦克皮糙肉厚不怕中国军队,可他根本就没想想,他的坦克停下来作战,后面的车队就得全部停下来承受志愿军火力。德赖斯代尔中校这位下属只能哀求上尉大人不要打了,还是走吧,上尉大人置之不理。
对于60师来说美军坦克全部集中在前面最好,对于这种铁家伙志愿军实在是缺乏反坦克火力,既然你们美军坦克喜欢在前奋战,那就专打你们后面老是因为坦克的反击行动而被迫停车的车辆,可怜的特遣队因为坦克连奋勇杀敌的行为反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很多车辆被打着起火,这又进一步阻挡了后续的车队,后方的部队一片混乱。
在克拉克上尉大人奋勇杀敌两个半小时后,整个纵队才前进了6.5公里。这时,克拉克上尉终于明白过来了,他向德赖斯代尔中校报告:只有坦克连和前面的部队能冲出去了。
此时,德雷斯代尔向史密斯请示怎么办,史密斯回答:“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前进!”
于是,美军坦克和美陆战1团G连、部分英军抛弃了后面的车队,径直冲向了下碣隅里。当然了,美军自己是这么说的,不知道后面的部队没跟上。
见美军坦克已走,志愿军直接从高地上冲向德雷斯代尔特遣队剩余的500多人。而敌军斗志已失,在志愿军冲击下做鸟兽之散,部分被击毙或俘虏,只有剩余四股较大的敌军大约380人还在顽抗。
此时后来赶到成为特遣队后卫的陆战1师坦克B连12辆坦克试图营救,但遭到179团截击,这次179团运气不错,几个炸药包扔到了坦克的发动机舱上,击毁了4辆,其余坦克逃回古土里。这时美军战史声称,古土里的部队和冲出包围圈的部队一样,不知道有部队被志愿军包围了。随便美国人怎么说吧,我们就呵呵了。
最终在60师的武力打击和政治攻势下,30日凌晨,被围特遣队向志愿军投降,其中美军160人,包括中校1名,少校2名;英军22人,韩军53人,日本人3人,还有台湾特务2人;共计 240人。另外还战死150人,受伤150人,损失坦克4辆,汽车78辆,被志愿军缴获无后座力炮10门,90火箭筒10余个,轻重机枪26挺,步枪200余枝及各式无线电台、步话机等各种物资。
美军认为,失去了飞机、坦克、火炮等重武器,仅凭机枪无法和志愿军作战,还是那句话,随便他们怎么认为吧,哪怕没有机枪,我们志愿军也是能打的。我只知道这支投降的美军创造了朝鲜战场上美军成建制部队投降的先例,这对军队来说是一种耻辱,而陆战1师在我们中国人面前,至今还背着这个耻辱。
不过大约300多名步兵和17辆坦克在29日19时15分抵达下碣隅里,大大增加了下碣隅里的战斗力量,这是美中不足的,但没办法,装备太差没法阻拦这些坦克。这已经是整个长津湖战役重志愿军伤亡最小,战果最大的一战了。60师干的不错。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