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经过差不多10天的航行,美国海军“黄蜂”号两栖攻击舰抵达日本佐世保港,替代过去几年里往来于西太平洋各个热点地区的“好人理查德”号,成为美海军第七舰队两栖力量的核心。而具备特别意义的,则是该舰将在不久后搭载同样部署到日本的海军陆战队第121战斗攻击机中队的F-35B,实现这种垂直起降四代机的首次海外海上部署。
“美国”号两栖攻击舰
理论上说,F-35B和平甲板船结合到一起,中国媒体来说都是十分关注的,“XX舰战斗力堪比轻型航母”的报道一般很顺利就能出炉,如果这两个名辞再和日本联系上,那么一句“意欲何为”十有八九是免不了的。不过美国海军因为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也是水准最高的航母力量,因此搭载F-35B的两栖攻击舰虽然吨位要大过大多数国家的轻型航母,但是大家并没有想太多,主要还是强调其作为两栖攻击舰在战斗力上的提升。
不过还是有些细心的媒体发现了美国海军刚刚遇到的一个“小危机”:第七舰队的旗舰,也就是太平洋方向的“罗纳德·里根”号航母于去年12月4日返回横须贺后,就开始接受例行的维修,按照一般的情况,该舰在2018年4月份之前都将处于这一在港修理状态;从美国西海岸出发前往亚太的“卡尔·文森”号航母1月5日刚刚出发,目前还在太平洋上向西航渡,预计要到月底才能抵达西太地区;至于其他几艘航母里,离西太平洋最近的应该是位于波斯湾里的“罗斯福”号,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半个月和未来的差不多半个月内,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没有任何正在执行部署任务的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的维护周期示意图:上侧为美军现行的航空母舰维护周期制度,其中白色为维护保障状态(7个月),灰色为训练状态(7.5个月),蓝色为部署状态(7个月),深蓝色为部署后,维护保养前的战备待命状态(14.5个月)。也就是说每艘航空母舰在一个36月的周期内有21.5个月处于可用状态
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在今年年初亚太地区发生了重大的、需要美国派出航母作为表态的安全事件,比如解放军“地动山摇”或者朝鲜半岛发生重大事变。美国海军在第一时间将没有航母可供差遣,其最快的途径是从波斯湾调航母,这大概需要至少2周时间;如果加班保养“里根”号,那么至少需要等到今年3月份也就是中国过完农历新年;就算最快的“卡尔·文森”号,抵达西太平洋也是1月下旬的事情了……只要不是把市售的兵棋推演游戏当做真实情况,任何人都明白:如果美国想要用航母在这些事情里有所作为,这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的滞后足够让黄花菜凉上两回了。
当然,对于解放军而言,在当下阶段进行这样的行动显然是一场军事冒险,对于目前的朝鲜半岛,发生这样事情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随着“卡尔·文森”号逐渐抵近西太平洋,这段有潜在危险的“航母空窗期”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但是这的确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当前的条件下,即使美国海军拥有10艘超级航母,仍然存在着在其经常活动区域里“缺勤”的可能性。这次虽然只有几十天,虽然只是在西太平洋地区,但万一这种缺位出现在关键性地点的关键时间,其后果对于美国而言,仍然可能是灾难性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F-35B和两栖攻击舰的搭配,似乎就有了另一重意味。从载舰角度上,虽然外界也好美国国会甚至美军自己也好,都有不少人动过让两栖攻击舰搭载F-35B舰载机,成为一种承担辅助航空作战任务的“代用航母”。不过从“黄蜂”级的条件来看,作为“代用航空母舰”可能就显得不太够格。与看起来高达4万吨的排水量不同,“黄蜂”级因为要同时运载车辆、陆战队员、物资、LCAC等一大堆两栖作战的物资,其机库实际只有舰上两台升降机之间的一段,大概只能装载10架左右的F-35B,按照其运作20-24架F-35B的说法,至少一半的战机还得系留在飞行甲板上;其为直升机群(加上最多4-6架“鹞”式)设计的弹药库和燃料储备也都不足以满足中队F-35B长期作战的需求。相比之下,机库面积增加近一半、航空燃油储备增加一倍多同时额外增加弹药储备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在航空运作能力上就比较适合这种任务,但是代价就是取消了搭载气垫船的巨大坞舱。
图中左侧的大块白色部分是“黄蜂”级的机库,而黄色的部分则是“美国”级较之多出来的机库面积
实际上,让两栖攻击舰承担辅助航母的任务并非只有美国一家,抛开韩国这种把两栖攻击舰当做航母吹牛的国家,西班牙、澳大利亚的所谓“战略投送舰”以及意大利为两栖作战优化过的“加富尔”号轻型航母都是这一概念的实践者,让中国的两栖攻击舰也能搭载国产舰载战斗机作战也并非仅仅是军迷“突发奇想”那么简单。这些方案的共同特点,就是想要“花一块钱,办两件事”的经费限制与任务需求,在设计阶段都试图做到二者兼顾,而“黄蜂”级这种木已成舟之后再来兼职的舰艇在这件事情上就只能算是“凑合”了。
但即使这样,这种搭配仍然不能小觑。理论上说,F-35B为了能够垂直起降,在飞行性能、载弹量和航程上都做出了不小的牺牲(甚至拖累了整个F-35家族)。但作为当代第二款(也可能算是第三款)投入实用的五代战斗机,F-35B的空战性能依然十分强悍,其隐身设计配合先进的机载航电设备以及空战武器,在超视距空战中对各种四代机甚至四代半战机能够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至于外界争议很久的F-35B的机动性,虽然有关它的嘴仗仍然没有终结,但无论谁都没有信心说,一架普通的四代机就能够在空战中轻松击落F-35B。也正因如此,这种“代用航母”虽然只能“凑合”,却因为误打误撞成为了美国第一种五代舰载机而具备了不小的威胁。
“美国”级与F-35B的组合
说到底,这种搭配的关键并不在于两栖舰,而在于舰载机本身,而要将这种威胁化为无形,最关键的自然也是对应地消解载机本身的威胁。从这个角度上,同样位于西太平洋的中国海军舰载机的下一步发展就很值得关注了。当然,围绕“歼-20上舰还是歼-31上舰”这样的话题,相关的讨论已经够多了,比起这样的争论,早日将国产舰载机推进到五代机时代,才是更加紧迫的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