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国

欧盟,英国保守党首相的诅咒

【欧洲时报6月10日秋狸编译】6月7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正式辞去执政党保守党领导人一职,但她将继续留任首相,直到新首相产生。这已经是40年来第4位来自保守党的英国首相,因为无法调和党内对欧洲的分歧而辞职。法媒《费加罗报》撰文对此现象做出了梳理。

article_img

5月24日,在英国伦敦,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宣布辞职计划后走回唐宁街10号首相府。(图片来源:新华社)

进退两难,身不由己——特雷莎·梅夹在欧盟和分裂的保守党间努力“脱欧”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她的辞职为继任者铺平了道路,而英国“脱欧”的最终日期依然未定。不过,这位“新铁娘子”的离开倒是遵循了某种屡试不爽的传统:由于对“如何处理与欧盟关系”这一议题无法达成一致,在过去的40年中,6位英国首相中已经有4人被迫辞职。巧合的是,他们都来自保守党:玛格丽特·撒切尔,约翰·梅杰,戴维·卡梅伦和特雷莎·梅。

而幸免于难的是两位则是来自工党的首相:托尼·布莱尔和戈登·布朗。或许这一诅咒只通过保守党传播,来源则是自欧盟建立伊始,托利党(保守党前身)内部保守派、欧洲怀疑论者甚至“恐欧份子”间根深蒂固的分歧。

怀疑欧洲到底的“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

“不,不,不!”1990年,撒切尔夫人在上议院发表了一篇充满敌意的讲话,强烈反对欧洲一体化,特别是与欧洲货币的“联盟”项目。

这番著名言论最终终结了“铁娘子”11年的执政生涯,也定性了她“欧洲怀疑家”的形象。

撒切尔夫人一贯认为英国向欧盟支付了太多资金。1979年,她刚刚入主唐宁街10号时曾发表著名宣言“我想要回我的钱(I want my money back)”。4年后,她争取到了欧盟退还的“英国退税”。

但是,1990年时,同样的“欧洲怀疑主义”言论却加速了她的下台过程。当时的副首相杰弗里·豪在她的演讲后怒而辞职,保守党内发生“叛乱”。撒切尔夫人最终在当年11月底辞去保守党主席与首相职务。

无力解决党内分歧的“亲欧盟派”约翰·梅杰

其后,更“亲欧”的约翰·梅杰接替了撒切尔夫人的位置并在1992年签署了支持英国加入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联盟条约)》。但是,这番举动激起了更多不满,保守党内亲欧派和疑欧派的的分歧依然激烈。

1993年,误以为麦克风没有打开,梅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你想要多三位坏蛋在外面吗?”被认为指向内阁中的几位欧洲怀疑论者,这番言论被大肆报道。同年,一个新的政党在英国出现,那就是后来在2006年的“脱欧”全民公投中大出风头的英国独立党(UKIP)。

1995年,为提升自己的支持度,梅杰在党内重新举行了选举并重任党魁。这一努力虽然让他保住了自己的位置,却不足以解决亲欧派和疑欧派的结构性分歧。

1997年,保守党在选举中大败,梅杰正式辞职。

“脱欧”公投之父戴维·卡梅伦

其后,托尼·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并连任至2007年。从布莱尔时代到戈登·布朗政府,两位工党首相一脉相承地赞成维持现状,不去理会欧洲怀疑论者聚集的左翼势力。直到2010年,保守党再次赢得选举,年轻而温和的亲欧领导人戴维·卡梅伦成为国家元首。

当选首相时,卡梅伦的背后力量是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组成的联盟,但这一摇摇欲坠的联盟很快被右派压制。2011年,国会举行是否进行“脱欧”公投的投票,在赞成公投的111人中,居然有81票来自保守党议员。

2014年,英国独立党超过保守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获胜。为了化解危机,卡梅伦宣布如果2015年能够胜选,他就举行“脱欧公投”。这一承诺让他成功连任,但“脱欧”公投的结果与他想象的不同:53%的人赞成“脱欧”,他辞职了。

十字路口的特雷莎·梅

“新铁娘子”特雷莎·梅继承了公投之后完成英国“脱欧”的任务。但这个任务如此艰巨,使在她2016年7月13日入主唐宁街10号后多次试图完成而不得。

夹在希望取消“脱欧”,重新举行公投或者尽量“软脱欧”的亲欧派议会与坚持“硬脱欧”,认为“与其达成糟糕的协议,不如没有协议”的保守党议员之间,特雷莎·梅动弹不得,最终也没能推行她与欧洲方面多次协商达成的协议。

多次推迟的“脱欧”让英国人必须参加5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这使得保守党陷入了可怕的屈辱局面:他们仅获得了8.7%的选票,所有党中排名第五。而支持离开欧盟的的英国“脱欧”党赢得了最多选票(31.6% )。这一结果震动保守党上下,掀起了出党内30年来对于欧洲意见分裂的高潮。

就像1979年时撒切尔夫人在选举中说的那样:“适可而止吧(enough is enough)。”面对特雷莎·梅留下的局面,保守党内的继承者们肯定会有所考虑。他们能摆脱保守党首相辞职的诅咒吗?40年过去了,还没有人成功过。

(编辑:秋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