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韩7师和韩8师遭我三十八军、四十二军打击之时,我四十军也与美2师遭遇。本来按照彭德怀的预想,四十军的任务是保障三十八军和四十二军行动,经杜日岭向德川和戛日峰之间的西仓一线穿插,挡在美2师和韩第二军之间。
但此时美2师已先我占领新兴洞和苏民洞,挡住了四十二军向西仓穿插的去路。志司于是命令四十二军改以一部向西仓穿插,主力向美军正面反击。
此时美2师在新兴洞的为9团,在苏民洞的为38团,其预备队23团在军隅里的北侧,师指在军隅里。
此时美2师并没有掌握当面志愿军的情况,有四点原因:
一、美航空兵没有发现志愿军,这是美军航空兵经常出现的一个情况,他们对空中侦察的依赖很重。
二、在第一次战役期间大量渗透进朝鲜的韩国间谍被肃清了很多,大大降低了给美军航空兵指引目标的能力。
三、美军地面部队的侦察兵主要通过乘车沿公路进行侦察,习惯了打“老爷仗”,这种侦察要判明当面敌情简直就是笑话。
四、敢于离开公路的美军侦察搜索小分队,在与我志愿军侦察分队的交战中无一例外的全部败北。在脱离重火力的这类小规模遭遇战斗中,美军根本不是志愿军对手。这其实也是朝鲜战争中一个常态。这种小战斗,美军鲜有胜绩。十几年前的时候,我们国内是崇美最厉害的时候,无数跪着的洋奴在吹捧美军的英勇善战。实际上直到今日,无论在越南、索马里、伊拉克还是阿富汗,这种规模的战斗,美军向来不占便宜。
正是因为完全搞不清当面敌情,美军战史至今还认为他们的第2师遭到了四十军的伏击,甚至还说“在历史上,很少有军队能在动用如此规模兵力的情况下,向对手发起出其不意的攻击”,其实这完全是因为美军侦察部队懒惰又无能造成的,这是一场遭遇战,四十军为了保护三十八局的侧翼,主动对美2师阵地进行的攻坚。
不过现在美军凭借自己的技术装备优势,极度追求战场的“单向透明”,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根据志司的命令,四十军军长温玉成决定以119师继续向西仓穿插;
以118师攻打新兴洞;
以120师主力在清川江保障侧翼,其359团从龙渊里强渡清川江,夺取新兴洞和球场之间的鱼龙浦,切断新兴洞美9团的退路,配合118师围歼美9团。
其中359团的任务最为艰巨,要冒着美军侧击的火力强渡200米宽的清川江,还要穿插10多公里进入预定阵地。而穿插途中会经过美9团3营,清川江对面还有美23团1营(另有炮兵1个营,坦克1个连)。
可以看到,温玉成的想法是以119师执行志司命令,保障三十八军方向,而军主力先拿下美9团,打美2师一个下马威。这个决心看上去不算非常合理。这是因为美9团的左邻是美25师的24团,用2个团的兵力来掩护军主力的侧翼这是没有问题的;359团单独穿插这个任务真的太重了;而美9团的右邻美38团没有部署足够的兵力牵制,毕竟119师的任务是穿插到西仓,只是会经过苏民洞一线。实际上温玉成用兵很有头脑,他自有安排,后面再看。
先看359团。该团进抵清川江边后,首先驱逐了美9团3营的警戒分队,占领了徒涉场。随后决定以2营为右抢占鱼龙浦及东山,3营为左袭取敌炮兵阵地,团部带1营跟进。
25日晚20时30分,359团开始强行渡江,美23团猝不及防,炮兵阵地首先被359团3营8连破袭,缴获105榴弹炮18门,并击毁在美军炮兵阵地侧后的坦克3辆,缴获坦克及各型装甲车辆30多辆,汽车200多台。这次破袭行动在三十八军破袭韩7师炮兵阵地之先,难度也更大,是我军在朝鲜战场破袭美军火力阵地的范例。
359团2营以5连主攻鱼龙浦,6连向西南方向球场通路前插阻击美军援军,在6连掩护下,5连经血战拿下鱼龙浦,而6连为掩护营主力行动2个排全部壮烈牺牲。
随后该团以1营接替2营夺取鱼龙浦东山,3营进夺鱼龙浦北侧326高地一线,此时仅为晚22时,359团仅用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任务。
攻克鱼龙浦后,我军马上构筑了我们自己的环形防御圈,以1连配属2营5、6连(这2个连之前的任务最艰巨,此时均只能编成各1个排)控制326高地,3连在南侧为营预备队。2连控制鱼龙浦东山阻击球场方向来敌。3营为团预备队。
26日晨,为打通通路,美23团和美9团均派出部队南北夹攻鱼龙浦。从清晨战至黄昏恶战14个小时,359团守住了阵地。
359团并不是一个主力团队,但此次作战,攻击勇猛坚决,防御指挥得当,一战成名。所以稍微详细的叙述。
再看118师。
美9团是把部队一字排开的,3营在最右,2营在中间,这两个营在清川江西;1营在最左;团仅掌握一个连为预备队。 118师决定以353团和354团西渡清川江,分割清川江两岸美军的联系,首先拔掉最孤立的美9团1营,然后再以352团从侧后攻击美9团2、3营。 这就是温玉成指挥高明的地方,四十军又要派一个师去穿插掩护三十八军,又要攻击美9团,还要派部队保障和三十九军的结合部防美25师,手上的兵力实在是有点不够。而美9团的阵型正好是一字排开。所以温玉成的想法就是分割美军一口一口把美9团吃掉,考虑到美9团三个营被清川江自然分隔,打江东岸的美9团1营自然是个好的选择,以两个团的兵力攻击既可以集中兵力,又可以防止东边的美38团。拿下美9团1营,美38团和美9团的联系自然被分割了。 353团是从新兴洞东北角攻击,354团是从新兴洞东边攻击。353团攻击比较顺利,扯开了美军的防御。但354团遭遇了美军在这次西线战斗中唯一可以拿出来宣传的美9团1营B连,攻击未能得手。大部分西方国家的主流战史对11月25、26日西线这两天的战斗都直提了这个B连,似乎其余地方都没发生战斗一样,这是因为只有这个连队还有一点被提及的价值,这个B连就是王树增先生在《远东朝鲜战争》中提及的贝克连,对此我是有意见的。西方人是只有这个B连可以拿出来说事,我们就不要凑热闹了。(B连甚至被赋予了“铁石连”的称号,搞得好像因为他们整个美2师才没被四十军歼灭,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 B连似乎很英勇,实际上他们整整损失了95人,129人的连队只剩下34人.而且这个连并没有起到牵制我军的作用,118师还是蛮聪明的,一看拿不下B连所在的219高地,当即转移兵力,绕到了美军侧后,奇袭了美9团1营指挥所,其营部人员包括营长沃尔夫中校在内全部被美军宣告为失踪。 相比之下,352团干的更是出色,他们在353团2营的配合下从侧后袭击了美9团2营和3营,特别是美9团3营,被打成了残废。美9团L连的士兵发现志愿军向他们冲来的方向是他们K连的阵地,这是因为美军K连在一个回合之内就被我歼灭,只有几人逃生,在352团的攻击下,L连撑了1个小时后也随即崩溃,这两个连队是美2师的精英连队。和他们相比美9团2营也没好到哪里去,E连被打得只剩下几个人,G连的200人伤亡了73个。最后连同他们在内,美9团2营、3营足足损失了五六百人。
26日,鉴于美9团和美38团遭我志愿军打击已再三呼救,美2师紧急命令美23团派出2个营投入美9团右翼,又以师工兵营投入美9团左翼,以求保持战线完整。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在26日晚的战斗中,118师继续猛烈打击美军各部,增援的23团指挥所甚至一度被志愿军夺取。美军在空中和装甲火力的掩护下利用27日昼,通过359团阻击,被迫向球场撤退。美23团团长弗里曼上校曾任驻华武官,在蒋匪军的部队中战斗过,是美军中的中国通。他说:“即使没有飞机大炮,他们也能把我们打成傻子一样。” 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弗里曼对之前的战役只说了一句话:“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 美9团和23团被118师和359团打的落花流水,但四十军自己却不满意,他们认为这次战斗未能包围全歼敌人,不算成功。 而美军认为,美2师被四十军打得“昏头转向,难以招架”。 这个其实是四十军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和我118师、359团交战的是美2师2个整团加师直部队,实力远远超过四十军,美2师编制18000人,每个营下面编4个连,是西线美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在两天的战斗中被四十军打成狗一样,这又不是韩军,哪有两天就能拿下的道理。 你们已经非常非常棒了! 四十军能打赢美2师,根本原因在于指挥员温玉成能正确分析敌情我情,我军能用于攻击的兵力并不多,而美2师对我军防备还不足,针对这点,并不是采取正面压上,而是指挥部队大胆穿插,从侧后打击美军,收到奇效。四十军以弱击强,并战而胜之,靠的不仅仅是勇敢更是头脑。 因为四十军自己谦虚的原因(也因为当时我军普遍对美军战斗力估计不足,目标往往定的太大,把美军当成蒋匪军打了),认为新兴洞战斗没打好,我们现在普遍对这一战宣传不足。实际上,打得真是太好了! (未完待续) ——————————————————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原创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这才是战争
微信ID:xiaoxiongchumo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