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日本不死的“航母”心: 1953年就租借美国护航航母

      日本的“出云”号曾到南海。


       日本如此高调的派出“出云”去南海,其目的不言而喻。为了转移中国在东海持续不断的压力,为了在东南亚“刷”存在感,为了向美国显示自己为“美日同盟”不遗余力。其实,日本能否达到目的,它自己也心知肚明,只怕是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毕竟,此时的中国海军早告别了当年开着“旅大”对抗“基洛夫”的时代。同时,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整个东南亚的地位和影响力就与日俱增,反而是日本在那次危机中不负责任的表现,已经“伤透了”东南亚国家那脆弱的心理。最后,就是日本能否向美国卖好?别忘了,美国人永远关心自己的利益,绝不会轻易为他国“火中取栗”。当然,除了这些目的,作为直升机母舰的“出云”号,必然会进行各种相关训练。当然,日本能否达到他们的目的,都需要中国进行一系列的运作来进行反击。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日本的准航母在二战之后,正在逐渐露出它的獠牙。

article_img

图示:日本“出云”号准航母


       作为二战时唯一个与美国进行过航母海上决战的国家,日本在航母的设计、建造和运用方面绝对是仅次于美国的一流国家。正是在战争中积累的对于航母的经验,并见证了航母的巨大威力,所以日本一直渴望重新拥有航母。虽然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为日本制定的《和平宪法》表面看来是要限制日本的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但是《和平宪法》颁布了不到3年,美国就扶植日本重新建立了海上警备队,而骨干就是旧日本海军军官。之后在1951年9月4日,美日签署了《旧金山合约》和《美日安全保障条约》,在1952年2月28日又签署了《美日行政协定》。这三个文件的签署,表面看来是美国承认了日本所谓的领海,在法律上确认了美国在日驻军的合法性。但实质是确立了冷战中的美日同盟关系,也宣告了美国对日本重新进行武装的开始。从此之后,日本开始加速海、陆、空自卫队建设,尤其是其海军建设比其他两支支自卫队的发展水平更快也更高。


       为了能让日本海上自卫队快速形成战斗力,并作为美国在远东地区的补充力量。美国在在1953年,甚至一艘7000吨级的护航航母租借给日本,以便其可以对苏联潜艇实施跟踪番,甚至攻击。除此之外,在1953年11月美国应日本要求与之签订了《日媒船舶租借协定》。当然,美国并不只是签订文件,而是实实在在的将18艘护航炮舰,50艘登陆舰艇租借给了日本。在得到了大批美国军事援助之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取得了飞速发展,到了1954年年底,日本海上自卫队就已经拥有各型舰艇157艘,总排水量8.5万吨,各种飞机48架,人员达到1.58万人。虽然,在此期间美国不仅驳回了日本租借4艘护航航母的请求,同时还收回了之前租借给日本的护航航母。但是,美国人一系列的行动却极大的刺激了日本,让他们重新燃起了获得航母的希望。

article_img

图示:日本“大隅”号运输舰


       于是,在1957年日本保安厅公布的第一防卫建设计划中,除了明确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职责是“需要抵御来自海上的直接入侵侵略”,以及“确保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同时,强调潜艇对于日本而言是最大的威胁,要求针对各种威胁进行“扩军备战”。日本提出,到1962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将拥有总吨位12.4万吨的舰艇和200架飞机。这个计划在1960年进行了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就是建议效仿1953年从美国租借直升机航母的先例,购买一艘直升机母舰用于反潜。这是战后日本第一次明确提出拥有航母的要求,只是购买计划从最初的6000吨不断被调高,最终确定的是标准排水量8000吨,满载排水量14000吨直升机母舰采购计划。这款日本人希望购买的直升机母舰,全长166.5米,最大宽度22米,吃水6.5米,采用2台蒸汽轮机,总输出功率60000马力,航速为29节,能搭载18架HSS-2直升机。除了计划购买直升机母舰之外,为了不让自己积累多年的建造航母的技术经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日本决定把一艘运输舰改造成航母。只可惜,日本雄心勃勃的航母计划,遭遇的是经济拮据的预算,以及美国人的“猜忌”。所以,在日本政府的官僚政治,普通民众的反战情绪,以及美国人的不断掣肘之下,日本第一次新建航母的梦想宣告失败。


       第一次的失败,并没有让日本彻底死心。到了1967年3月制定第三个五年防卫计划之时,日本的总预算已经达到了23400亿日元,于是建造直升机母舰的呼声再次高涨。不过此时的日本已经吸取了当年发展直升机母舰的经验教训,尤其是以首相佐藤荣作和防卫厅长官中曾根康弘等官僚,更是采用了试探性的方式,来试探美国对日本建造直升机母舰的态度。所示,在第三个五年防卫计划中,日本提出的是建造两艘5000吨可携带反潜直升机的驱逐舰。这个计划不仅获得了国会预算,同时也很容易的得到了美国的允许,毕竟此时的日本需要保护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从日本本土到北纬20度之间的东西两条海上航线,大概7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在第三个五年防卫计划获得批准之后,日本本来准备第四个五年防卫计划中,提出建造两艘8000吨级的直升机母舰。结果遭遇石油危机之后,军费预算紧张,日本只能退而求其次改为两艘直升机驱逐舰。

article_img

图示:日本“日向”号准航母


       日本在二战后,先后四次制定“五年防卫计划”,虽然多次提出建造直升机母舰,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实现计划。但是,通过这20年的发展,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海上力量,包括排水量16.6万吨的147艘舰艇,飞机340架,人员达到了46666人。在日本海上自卫队发展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日本舰艇的建造能力和设计能力。也激发了日本的野心。尤其是1978年美日签署了《防卫合作指导方针》之后,日本成为了美国安全战略中重要的辅佐角色之后,日本首相铃木善幸在1981年公然宣传将日本的防御范围扩大到日本海岸1000海里的地方。为此,在1981年制定的“五年防卫计划”中提出,海上自卫队将拥有各型导弹驱护舰70条,25艘潜艇,125架P-3C反潜机。而就在此计划制定不久之后的1982年,中曾根康弘成为了日本首相。这位日本著名的日本著名的右翼政客,不仅不断扩大日本的所谓“防御范围”,提供军费。在1985年国防会议和内阁会议决定实施的“1986—1991年度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五九中业,注:昭和59年),将预算提高到了18兆4000亿日圆,开始着手组建“八八舰队”。


       在此期间,英阿马岛战争爆发,英国轻型滑跃甲板航母和垂直/短距起降的“鹞”式战机,在战争中初露锋芒。正在抓紧扩军备战的日本,对这个组合也非常关注,并决定研制可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和直升机混搭的轻型航母。并在1983年拟定,在1984年的预算计划中,提出设计建造轻型航母。只可惜,此时正在大肆“购买”世界的日本,显然担心建造航母会引发国际,尤其是美国的不满,而且在日本国内也会遭到和平反战力量的反对。于是,最终研制轻型航母的计划没有列入中期预算计划。但日本的行为表明,此时的日本已经不满足于拥有直升机母舰,而开始公开自己对航母的企图,只不过由于当时的日本还要顾及国内外的压力,不敢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

article_img

图示:F-35让日本看到获得“航母”的机会


       于是,日本在对于国际社会的试探工作,也从最初的“建造直升机驱逐舰”,过渡到了建造大型直通式甲板战舰。所以,日本在1993年借口两栖舰船老化严重,已经无法适应作战需求,决定建造一艘8000吨级的“大型运输舰”。不过,这艘以“大型运输舰”名义建造的战舰,标准排水量已经高达8900吨,而且在下水海试时,人们惊奇的发现这艘被命名为“大隅”的运输舰,除了不能搭载战机,前甲板为车辆甲板之外,就是一艘不折不扣的“准航母”。不过,日本在制造了三艘“大隅”级战舰之后,发现美国人并没有对其进行打压,于是更进一步在2006年开工建造了新的“准航母”,满载排水量为17000吨的“日向”级。此时,日本已经公然撕下了“运输舰”的遮羞布,不再用所谓的车辆甲板进行掩盖,完全采用了直升机飞行甲板。而且,“日向”级的飞行甲板日向级的飞行甲长195m,宽40m,这远超欧洲多国的轻型航母,为其日后改建为轻型航母埋下伏笔。“日向”级之后,日本就完全陷入了“穷兵黩武”的道路,“大隅”级与“日向”级的建造时间相隔3年(“大隅”最后一艘“国东”号2003年形成战斗力,“日向”级2006年开工),而在“日向”级第二艘“伊势”号入役不到一年,“出云”号就已经开工建造。或许,是中国的“辽宁舰”服役刺激了日本,或许是日本右翼早已准备撕下“和平”的面具。所以,日本在“准航母”的建造上显得如此急不可耐,这不禁让人担心日本发展航母的脚步还会收敛吗?


       “出云”号到南海了,我们需要注意这个新动向。但是,日本在建造航母的路上如此孜孜不倦,似乎也应该让我们警惕!article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