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神二十任务,重磅官宣!看点速览→

今天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召开,通报此次任务有关情况。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

本次任务有哪些重磅看点?

一文速览↓

article_img

航天员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时隔两年再次担任指令长。陈中瑞和王杰均来自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陈中瑞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杰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

目前,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中国航天日当天出征太空。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是:

目前,正在按计划有序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在轨实施了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并于去年底首次公开发布了《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获取的科学成果后续将会定期进行发布。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期间,除了上述3项生物实验外,

按计划,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在轨驻留期间,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本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此次任务中,,可以说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4月24日发射是在满足各类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方案最优的发射窗口。

值得关注的是,,给这次任务增添了新的承载和特殊意义。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这里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

55年后,在喜庆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之际,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将从这里奔赴“天宫”,跑好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接力赛”。

article_img

4月23日,神舟二十号乘组3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航天员陈冬即将开启第三次飞天之旅,他表示,,期待通过飞行收获更多经验,收获更多突破。“我们会带着祖国和人民的祝福,带着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带着对再次进入太空的渴望,带着队友和地面团队的支持,再次拜访太空之家,向着浩瀚宇宙前进!”

陈冬介绍,神二十航天员乘组经过长时间的组队训练,彼此默契十足。“团队既展示出飞行员精准的操控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又展示出工程师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我们对圆满完成任务充满必胜的信心!”

神二十航天员陈中瑞即将首飞太空。陈中瑞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他说自己守护祖国蓝天时,便怀揣着太空梦,如今,即将实现飞天梦想,他说表示自己幸运又幸福:“生逢新时代,我是幸运的;能够将个人梦和中国梦、航天梦紧密相连,我也是幸福的。”期待,加油!

神二十航天员王杰,是首个执行飞天任务的内蒙古籍航天员。他说:“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我的家乡内蒙古顺利着陆。自此,我对航天产生了憧憬。上大学时我选择了航天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后来又幸运地成为航天员。如今,我终于即将迎来自己的首飞。感谢新时代,”

第四批航天员自2024年8月入队以来,按计划开展了航天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心理、航天环境适应性等多项训练和部分专项训练。

根据训练安排及前期经验,不同类型航天员从入选至执行飞行任务的时间有所不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在飞行乘组中陆续看到他们的身影。

港澳航天员入队后很快适应了工作和生活环境,迅速融入航天员队伍,训练勤奋刻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在开展航天专业技术相关学习和训练。

目前,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随着初样研制工作的深入,各系统主要大型试验和跨系统试验正在稳步推进。

今年2月底中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以后,目前正在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与中国航天员选拔一样,这项工作分为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其中,初选工作在巴基斯坦实施,复选和定选工作在中国实施,

根据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规划与合作实际进展,,在轨期间除了完成乘组的日常工作外,还将承担巴方科学实验的操作工作。

截至目前,我国已顺利实施了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任务可以分成4类:

,包括舱外航天服、气闸舱、机械臂辅助操作和天地协同支持等出舱活动关键技术。

,完成了舱外扩展泵组、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舱外全景相机支架等安装,以及跨舱线缆接通等工作,实现了空间站完整的设计功能。

,针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电缆因空间碎片撞击导致的损伤,通过航天员2次出舱活动,完成了我国首次舱外维修,消除了撞击对太阳翼的影响,恢复了发电能力。

,为确保空间站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针对日趋严重的碎片撞击问题,我们深入开展举一反三,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防护,多次出舱进行巡检,实施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空间站的空间碎片应对能力。

我国出舱活动技术日益成熟,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