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苏联把战斗机当成100小时消耗品?彻头彻尾的鬼扯!

原标题:苏联把战斗机当成100小时消耗品?彻头彻尾的鬼扯!

有一种说法,苏联发现一架飞机在战场上生存时间根本不会超过100小时,所以飞机发动机首翻时间在100小时左右即可。是真的有这个原因导致毛子的飞机发动机稳定性差,还是只是借口?个人觉得欧美民航的大需求对军用发动机的稳定性提高也是有帮助的,毕竟民航对经济性和安全性要求那是变态高。

这个其实明显是胡扯,因为很简单一点,飞行员又不是给他飞机就能飞、就能作战的。上战场之前,必须要对飞行员进行足够的训练才能让他们上战场。而现在一般合格飞行员都是要求1000小时飞行时间,在上战场之前都飞了上千小时了,那上战场后只能生存100小时,还不是至少要1100小时寿命?那干嘛不定成1100小时寿命?

article_img

图:苏联头号空战王牌阔日杜布,总战绩61架。

一个明显例子,苏联空战英雄阔日杜布。1939年阔日杜布在飞行俱乐部掌握了y-2教练机,1941年在歼击机航校留校任教,这就是2年多的航校学习时间,总飞行时间肯定超过100小时,同时承担多人飞行教学任务的教练机飞行时间更多。二战时期,航校毕业后通常还要在经过2、3年时间,让飞行员至少积累到500小时飞行时间后,才能算合格的战士。

哪怕是二战东线那样的高损失,苏联很多飞行员都是41年入伍,到43年才参战,这也要在航校烧掉两、三台发动机了,那是不是也是因为战场生存问题导致的?

实际上整个二战期间,苏联损失飞机最大头就是寿命到期,而不是被击落。哪怕是损失最大的IL-2攻击机,总损失也就是一万出头,比起T-34坦克那几万的损失完全不够看。

不像西线那种千机大轰炸,逼得德国人只能自杀式截击造成的巨大损失,东线战场的战斗密度非常低,很少发生高强度空中战役,所以飞机往往是因为发动机报废、木材结构损坏才报废的。

article_img

图:雅克-41战斗机的RD-41升力发动机。同一技术水平下的航空发动机的推力与寿命成反比,推力越大寿命越短。升力发动机总寿命只有几十小时,于是可以实现15以上的推重比。如果苏联人真的只需要100小时寿命的发动机,他们一定会在升力发动机基础上改。

article_img

图:俄国航空发动机工厂。AL-31的首翻期是300小时,总寿命900小时。如果他们真信100小时寿命的理论,何苦搞900小时寿命的发动机呢?苏-27飞机的飞行时数寿命是2500小时,远远超过100小时的战场寿命,这又是何苦呢?

article_img

图:越战中使用苏式AK-47步枪的南越士兵。

战斗机100小时寿命这个东西是从一本叫《苏军内幕》的书里流传出来的,这书是一个叛逃西方的苏军军官写的,根据书中所述,作者是一名逃往西方的苏联军官,1968年参加过苏军入侵捷克作战,在苏军中任过摩托化步兵连连长。做过参谋工作,后来成为一名为苏军总参谋部工作的军官。英国退役陆军上将约翰··哈克特在序言中说:“尽管我和维克托·苏沃洛夫相当熟悉,但对他的某些论点我却无法完全赞同”……这本书“打开了向苏军内部进行窥测的窗户”,“迄今为止还是独一无二的”。

但在苏联体制下,一个中校以下级别的陆军军官能对空军的事情了解多少?以堂主的实际经验,陆军中分不清空军机型的军官大有人在,毕竟不是他们需要研究的。他写AK-47的事情靠谱,不代表写空军的事情也靠谱。毕竟,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赚钱,所以越是猎奇、越吸引眼球越好。

article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