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人在音乐节上演出。
中外音乐人在音乐节上演出。
中外音乐人在音乐节上演出。
中外音乐人在音乐节上演出。
爵士拉丁舞表演。
本文图片均由国家大剧院提供
观众在音乐节上欣赏演出。
4月30日至5月5日,第五届台湖爵士音乐节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举办。此次音乐节汇聚来自9个国家的200余位爵士乐名家与新锐力量,带来百余场演出及丰富的周边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集音乐、舞蹈、电影、美食及文创等体验在内的假日嘉年华。
展示中国爵士风貌,促进中外音乐对话
本届爵士音乐节开幕日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国际爵士乐日”。音乐节上,7支来自海外的爵士乐队与国内14支一线乐队、1支爵士拉丁舞团、30余支青年乐队竞相登台,为观众献上爵士乐盛宴,展开中外音乐的对话与交流。
美国电吉他大师迈克·斯特恩与爵士鼓传奇丹尼斯·钱伯斯联袂登场,以即兴碰撞点燃舞台;加拿大萨克斯演奏家亚尼克·瑞约用爵士乐重构勃拉姆斯的经典作品;古巴的萨拉科蒂亚三重奏、阿根廷的阿德里安·伊艾斯爵士三重奏,带来迷人的拉美律动;奥地利手风琴演奏家克里斯蒂安·巴卡尼克深情演绎古典与探戈的融合;国际爵士乐新星本尼·贝纳克三世,在中国舞台上尽情展现他的舞台魅力。他们共同编织出多元文化下爵士乐的斑斓画卷。
亚尼克·瑞约此次还带来中国名曲的改编作品,表达其多次在中国采风的感悟:“爵士乐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音乐形式,我希望呈现一场东西方之间的对话,借此展现音乐跨越国界的力量。”
台湖爵士音乐节历来是推广中国爵士乐作品的平台,推出一大批具有中国色彩与文化底蕴的原创中国爵士乐作品。此次音乐节上,罗宁演绎的《原野上的风》,在爵士乐的框架下生发出独特的东方意境;孔宏伟的《精武门》,在爵士乐与民族乐器的对话中,暗藏着功夫哲学;李晓川的小号在《重聚》中展现出惊人的表现力,构建出的声景空间大气恢弘;冯满天的中阮演奏《天高云淡》,让爵士乐多元自由的精神内核得到生动展现。
音乐节特别关注青年音乐人的成长,30余支青年乐队在园区内上演近百场免费演出,展现爵士乐新生代的活力。音乐人李泉、王若琳以及哈雅(HAYA)乐团首次亮相台湖爵士音乐节;李晓川将人工智能与多媒体视觉融入爵士乐演出;谷峰、贾轶男爵士乐队、红节奏爵士乐队等音乐人和乐队,或带来对爵士乐标准曲的全新演绎,或带来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展现中国爵士乐的风情风貌。
爵士乐演出之外,北京国际标准舞团还带来激情四溢的爵士拉丁舞表演;爵士电影周展映《乐满哈瓦那》《战火中的爵士传奇》等5部经典影片,追溯国际爵士大师的传奇人生。
“世界爵士乐一直在发展,台湖爵士音乐节为中外音乐人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大家得以相聚一堂,共同探讨爵士乐的突破与创新。”中国爵士小号演奏家李晓川说。
构建特色观演空间,营造假日生活新范式
本届台湖爵士音乐节在演出空间上再度突破,依托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优势打造的七大舞台,更是独一无二。
由南门进入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爵士乐的世界移步换景,处处精彩。台湖露天剧场、台湖剧场与独具特色的舞美集装箱舞台、舞美工坊舞台、舞美仓库舞台、器乐互动舞台与雪花舞台,让精彩演出从午后持续至晚间。暮色降临,台湖被灯光装扮得流光溢彩。以“萨克斯的呼吸”为灵感设计的灯光,在园区广袤的空间里,让光影、建筑与音乐共舞。
舞美集装箱舞台、舞美仓库舞台是本届音乐节全新打造的观演空间。突破传统演艺空间的桎梏,当巨型的舞美集装箱构筑起新的声场,当歌剧《阿依达》《漂泊的荷兰人》史诗布景化作沉浸式舞台,工业美学、古典艺术与爵士乐的即兴精神碰撞出令人惊叹的化学反应。两个全新舞台既是纯享音乐的新空间,也成为观众打卡的热门。
音乐节期间,各色市集摊位点缀于七大舞台之间,美食、文创应有尽有。“今年,我们把爵士音乐节安排在‘五一’假期,期待推动演艺资源与假期经济更好地融合。”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管建波介绍。
5月1日至5日,每天从午后开始,台湖舞美艺术中心面向所有观众开放,品牌商家入驻的艺术市集、丰富的文化艺术体验,为音乐节增添了更多生活情调与假日氛围,营造假日生活新范式。
延续前四届音乐节区域文旅结合特色,本届音乐节继续以台湖镇为中心辐射至城市副中心,以“线下演出+线上推广+商业联动”为模式,通过行业细分,形成“景点联动”与“生活联动”两大商业板块。音乐节还推出“幻城分会场”,在河北省廊坊市“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幻城广场”同期上演5场精彩的爵士音乐会,以热点文化项目激活区域消费市场。(记者 郑娜)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07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