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5月13日李璟桐编译】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宣布推出“选择法国科研”计划,旨在吸引因美国科研预算削减而寻求海外机会的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学者。然而这一雄心勃勃的人才战略遭到国内科研群体的强烈质疑,指出政府持续削减本土科研预算,形成“一边重金揽才、一边压榨本土科研力量”的双重标准。
欧洲新闻台(Euronews)报道,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科研投入的背景下,马克龙此前宣布在未来三年内新增1亿欧元用于吸引外国科学家,特别是受美国政策影响的科研人员。这一计划被视为法国对标美国“人才外流”的关键举措,重点瞄准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战略领域的高端学者。
作为响应,马赛大学率先推出1500万欧元专项计划,为入选的顶尖科学家提供年薪25万欧元的待遇,并配套50万至60万欧元的科研预算。该大学副校长在声明中表示,此举旨在“打造国际科研高地”,并透露已有数十位美国实验室负责人表达入驻意向。
然而,法国高校与科研机构日前发表联合声明,指控马克龙政府自2017年以来的政策“系统性削弱法国科研实力”。数据显示,2025年高等教育预算较上年削减10亿欧元,4月再追加4.93亿欧元砍幅,累计削减额已达15亿欧元。
全国教师学者工会秘书长维吉妮·圣詹姆斯透露,基层科研人员常因项目经费不足被迫取消学术会议行程,甚至出现博士论文答辩评审团因差旅费短缺无法到岗的情况。她特别指出,高校教师兼科研人员的平均年薪仅6.3万欧元,不足美国同行的三分之一,与新引进人才的25万年薪形成刺眼的对比。
恶劣的生存环境正迫使年轻科研力量逃离行业。32岁的免疫学博士伊莉斯·博尔代在领英上分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的博士生导师曾直言“科研人员的工资只够当零花钱,幸亏你男友收入稳定”。在经历8年短期合同后,她发现目标岗位月薪仅1800欧元,最终选择创立生物科技公司。据法国国家科研署统计,近五年25-35岁科研人员流失率攀升至37%,主要原因是“看不到职业发展希望”。
技术设施落后问题同样突出。博尔代指出:“为节省开支,我们仍在使用20年前的基因测序设备,数据分析软件甚至不兼容最新系统。”这种硬件差距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依赖高端设备的领域尤为明显,部分实验室不得不向企业租借仪器维持运转。
此外,科研政策的“选择性倾斜”也引发争议。全国科研联盟秘书长鲍里斯·格拉拉克指出,当前引才计划集中在能快速转化经济效益的AI和气候变化领域,却忽视了同样受美国预算削减冲击的人文社科领域。“性别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学科的美国学者同样面临失业,但法国政策对他们视而不见,这暴露了将科研完全工具化的倾向。”
(编辑:李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