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图为无人机航拍河北省安新县。新华网 张润贞摄
国际在线专稿: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这为新时代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络版6月21日刊文指出,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巨大,在提升城市生产率方面有望超越发达国家。全文摘编如下:
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奇迹。过去40年来,中国的城镇人口增加了五倍。到2030年,全球大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将为中国人。
更大规模的城市通常意味着更高的生产率和更快的经济增长,但混乱的城市化进程会带来弊端。因此,中国制定了重新规划国家城市地图的新计划。根据新计划,中国将促进大规模城市群的崛起,这些城市群以大型枢纽城市为中心并且包含数十个较小的城市。事实上,目前中国已有3个城市群初具规模: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划者认为,城市集群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可以促使中国成为富有创新力的强国。
胡秋萍是一家化学品公司的安全经理,她住在上海以西约150公里的无锡市。以往,两地之间的旅行需要花上几个小时。如今,乘坐高铁仅需29分钟。胡女士每周一和周五在无锡工作,周二至周四,她前往公司在上海的总部。她选择住在无锡,是因为无锡的生活成本要低得多。一开始,她还以为像自己这样两地奔波的人并不多见,但渐渐发现并非如此。“我每天都会在火车上看到熟悉的面孔,”她说。
对于那些住在郊区而在伦敦或曼哈顿上班的人,胡女士的经历听起来可能并不陌生。但有三大特点使得中国的城市群与众不同。
首先是规模。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城市群是日本东京都市圈,拥有约4000万人口。而胡女士所居住的长三角城市群如果完全联通,覆盖的人口将达到1.5亿,几乎是东京的四倍。中国着力打造的五大超级城市群的平均人口为1.1亿人。中国城市群人口数量较多的部分原因是占地面积也较大。例如,珠三角城市群占地面积预计将达到4.2万平方公里,与荷兰领土面积大致相当。
第二是交通,特别是城市之间高速铁路的发展,扩大了中国城市群的可行范围。京津冀地区目前有五条高铁线路。到2020年,城际线预计将增加12条,到2030年还要增加9条。“我们衡量距离的方式已经随着时间而改变,”浙江省海宁居民任永生(音译)说,海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修建一条城际铁路。
第三是中国政府的作用。中国并不是首个想要把城市聚集在一起的国家。多年来,“集群策略”在城市规划中一直盛行,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和推出激励措施,以期打造出下一个“硅谷”。但是中国政府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放松落户限制吸引人才。雄安新区的设立则是为了疏解中国首都北京的人口。
城市群的概念是建立在集聚效益理论基础之上的,该理论认为城市越大,生产力就越高。大型的综合性劳动力市场使得雇主能更容易地找到胜任某一岗位的合适人选。随着公司聚集在一起,专业化的供应链得以形成,相关知识也更容易传播。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翻一番可以使生产率提高2%-5%。研究显示,中国城市人口增加所带来的潜在收益甚至更大,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城市人口密度总体上相对较低。以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广州为例,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如果广州的人口密度与首尔相同,它的人口会多出420万人。
用城市规划人员的术语来说,城市群意味着“借用规模”:原则上讲,城市群中的城市可以享有集聚的好处,而又可以较少地承受拥堵等缺点。 纽约大学的阿兰•波塔德(Alain Bertaud)说,如果整合得好,考虑到其规模,中国城市群所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将远超其他国家。(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