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织就非中友好的同心结(环球走笔)

article_img

中国援建的吉布提国家图书档案馆一景。

人民日报中东中心分社 塔里克·易卜拉欣摄

“中国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我喜欢把它挂在钥匙链上,寄托好运、如意、成功等美好寓意。在今年吉布提孔子学院春节联欢会上,我作为成人班的一名学生,专门在一个展位介绍“中国结”,吸引了很多同学围观。

在吉布提国家图书档案馆正门前,也有一个“中国结”图案。拥有一座现代化图书馆,曾是吉布提人的梦想。崭新的国家图书档案馆由中国朋友援建,于2020年启用。走入馆内,丰富的藏书、现代化的设施、明亮的阅览室,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阅读环境,读者可以在这里获取知识、交流思想、研究创作。阅读是我的一大爱好,历史、政治、名人传记类图书是我的最爱。在国家图书档案馆,我可以排除干扰,更加专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阅读时间,为人生发展更好地加油充电。

读中国的书籍是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图书档案馆的书架上,我发现了一本索马里语版的《孙子兵法》,认真研读了起来。我惊异于中国古人的谋略智慧对今天的人们依然深有启发,虽然这本书是兵法,但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可以应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对我大有裨益。通过《孙子兵法》我认识到,人生不仅需要奋斗精神,更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来系统规划和管理。我尤其认识到计划的重要性:做成一件事,需要收集信息、分析情况、制定清晰的策略,然后坚持下去。当我开始学习中文时,我发现这门语言与我所了解的索马里语、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有很大不同。我将《孙子兵法》学以致用,详细规划,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研究,反复调整学习方法,坚持投入,最终获得了成功。

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是我学习中文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名商人,我相信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将为我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在和中国朋友打交道时,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勤奋、坚毅和自信的品格。中国发展进步,中国人积极进取,中国的发展红利不仅给非洲国家创造了就业机会,还助推当地新业态发展,这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我抓住机遇,努力打拼,积极参与推动吉中两国经贸交流,在非中友好合作的大潮中实现了个人价值。未来我计划在做好线下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线上业务,争取把生意的“朋友圈”越做越大。

中国始终是非洲国家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吉布提国家图书档案馆是新时代非中合作的又一例证。中国通过援建图书馆等项目,支持吉布提等非洲国家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步伐,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保护民族语言、传承民族记忆、提升民族自豪感。

就像“中国结”所寓意的那样,在国家图书档案馆学到的中国文化和知识,带给了我好运、如意、成功。如今,通过孔子学院、艺术演出、媒体合作等途径,吉中两国人文交流不断加深,非中优秀文化互学互鉴。相信随着更多非洲学生讲好中文、更多中国朋友走进非洲,非中文化和友好将织就更多承载美好与梦想的同心结。(苏莱曼·阿里·阿卜迪)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6日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