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科教文卫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软实力建设,与民众幸福感息息相关。
温州市统计局于近日发布《2024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指出,2024年,温州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基础教育为根基、文化浸润为灵魂、健康医疗为引领,科教文卫齐同发展,书写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60余家企业(项目)入孵成长,3年累计引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这是来自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的赫赫战绩。2024年,温州立足区域产业特色,有机结合科创孵化与主导产业培育,推动建设“一港五谷”和示范孵化基地等一批专业型孵化基地,强化标杆型科技孵化载体引领力。
2024年,温州省级众创空间蓬勃发展,新增27家,共有81家,同比增长了50%,新增数量位列全省第一位,新引进各类创新型企业(团队)项目超3000个,新增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超3万人,温州创新涌动,跑出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16家,占全省14%,有效高新技术企业4779家,增长10.4%,总数位居全省第三,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43家,累计16198家,增长14.4%。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保障与动力。2024年,全年专利授权量54311件,比上年增长11.4%,占全省13.5%,新增“浙江制造”标准31个,累计464个。
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基础教育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全体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诉求。
2024年,温州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试验区,实现公办义务教共体、市县综合托育服务中心“两个全覆盖”。全市各类学校共有2130所,大中小学生及在园幼儿人数达到了157.13万人,其中新改扩建中小学项目136个,推动了我市学生人均校舍建筑面积的稳步增长;随迁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经验得到全省推广。
此外,《温州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于今年正式施行,温州加快建立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科学调整、刚性落实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优化城乡校网布局,完善同区域发展相匹配、同人口变化相协调、同人才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体系。
如果说大型地标性文化场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主动脉”,那么“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则充盈了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
想看书了,出行路上走进城市书房随手就能借;想走近一幅幅油画、一件件雕塑去感悟大师手笔的精妙,只需拿出手机,演出、展览预告、排期触手可及;还有精彩的演出、曲艺表演、非遗体验、知识讲坛……在家门口的文化驿站可以如期而遇。在温州,这样高品质文化生活已经成为市民的日常。
数据显示,2024年末,温州共有文化站185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5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城市书房171家,百姓书屋75家,文化驿站298家。
图书馆、城市书房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阅读便利性和文化生活质量。2024年,温州公共图书馆藏书18155.3千册,比上年增加618.6千册,人均藏书1.84册,较上年增长2.5%。
温州历史悠久,非遗资源极其丰富。2024年,永嘉昆曲、乐清细纹刻纸等4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79项。全市非遗项目总数位居全国设区市前列。连续7年,温州在浙江省非遗发展指数评估排名中名列全省第一。
去年,温州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快实现高质量医疗供给满足高水平健康需求。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245家,增长2.5%,其中医院171家,卫生院516家,村卫生室2096家;各类诊所增长6.2%,达到了2829家;门诊部569家,增长10.3%。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0151张,卫生技术人员89167人,增长2.2%。全年医疗卫生机构诊疗10753.7万人次,增长3.3%。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三甲医院增至11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增至10个,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进入全国科技量值排行百强医院3家,百强学科59个,其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以A等级首次跻身全国百强,成为浙江省除杭州外唯一入选的地级市医院。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科技创新动力澎湃文教供给扩围提质健康之基不断筑牢
2024年温州科教文卫四箭齐发
记者:林迎颖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