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的服役,成为中国空军转型升级的一大标志性事件,作为国产第四代歼击机,它能够和美国F-22、F-35正面对抗,更能对周边地区、国家的三代机构成显著优势,未来空战打响,很可能是它身先士卒夺取制空权,其他三代机跟进并进行对地打击,即所谓“歼-20踹门,三代机运泥巴”,但是中国空军三代机目前“运泥巴”的能力还不算强。
▲歼-20
过去5年,随着歼-10B、歼-10C和歼-16的服役,中国空军新服役的改进型三代机在多用途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进步。歼-10B、歼-10C提升了翼下挂载能力,比歼-10A只能挂载激光制导炸弹,增加了鹰击91反辐射导弹的挂载能力,歼-16更是能够使用多种国内最先进空空、空地精确制导机载武器的全能机型。
▲歼-10B加强了多用途能力
除此之外,中国空军能够携带较多对地打击武器的,只剩下歼轰-7A飞豹和苏-30MKK战斗机了。前者目前装备数量偏少,外媒统计大概只有100多架,是“运泥巴”的主力机型,剩下的70多架苏-30MKK算是歼-16服役之前空军最全能的机型了,能够使用俄制制导炸弹、Kh-31、Kh-59、Kh-29等空地打击武器。
▲苏-30MKK是歼-16之前最为全能的机型
但是空军中数量最庞大的三代机——歼-10A/S和苏-27SK、歼-11A、歼-11B的对地打击能力却都偏弱。歼-10A设计之初考虑了对地打击需求,但只能挂载2枚500公斤级激光制导炸弹,另外4个机腹小挂架和翼下中侧挂架可挂最多8枚250公斤无制导航弹,歼-11A和歼-11B都只能使用无制导航空火箭弹和炸弹了。
▲挂载激光制导炸弹的歼-10A
在以前,数百架歼-10和歼-11系列是夺取制空权的主力机型,但在歼-20服役的情况下,加强歼-10和歼-11系列的对地打击能力变得刻不容缓,特别是目前歼-10B/C和歼-16数量还不多的情况下,现役的超过500架歼-10和歼-11战斗机用途单一的弊病更加突出,可作为这些战机“中期升级”的重要方向。
▲歼-11B几乎没有精确对地攻击能力
现在国产新型对地打击武器可以说层出不穷。歼-10可以参考歼-10B拓展鹰击91和多种新型制导航弹的使用能力,而歼-11则可通过改进外挂管理系统,增加国产制导航弹和其他新型制导武器的使用能力,虽然它采用的N001雷达技术老旧,可以改装不依赖机载传感器的GPS/北斗制导对地打击武器规避这一弱点,而完全国产化的歼-11B则可深入改进。
▲歼-11A
这样一来,中国空军现役三代机群,可以通过较小代价实现较大程度的升级,在未来战场上都能成为多面手。
『有趣有料的军情秘闻,尽在乌龙防务评论,喜欢我的观点,就在一点资讯上关注我吧!任何未经授权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